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马丁堂)

邮编:510275

 

教育背景

2016年: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历史人类学)博士学位。

2010年: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法学(人类学)硕士学位。

2007年: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学位,厦门大学法语系辅修。

 

工作经历

2025年至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2020-2024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研究员,兼任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2018-2020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民族学博士后。

2010-2012年:广西民族博物馆馆员(中级职称)。

 

研究领域

历史人类学、南方民族史、区域(史)研究

 

学术成果

1.博后论文《溪峒社会的文字意义:以明清以来都柳江中下游地域社会为中心》,荣获2020年优秀博士后。

2.博士论文《文化实践与族群关系——明清以来西江上游地区的家族、婚姻与仪式传统》,2016年。

3.硕士论文《复合的身体:一个桂北苗族村落的身体实践与族群认同》,荣获2010年厦门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4.学士论文《在圣贤与灵验之间——柳宗元罗池神形象的历史塑造与变迁》,荣获2007年厦门大学优秀本科论文,入藏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荣获2008年第六届全国史学新秀奖。

 

学术著作

1.专著:《山水峒氓:明清以来都柳江下游地区的家族、婚姻与仪式传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2.合著:《菲律宾文化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

3.译著:〔美〕罗纳多·罗萨尔多(Renato Rosaldo)《伊隆戈人的猎头——一项社会与历史的研究(1883-1974)》,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荣获第二届(2017年)姚楠翻译奖

4.题名整理:《锦屏文书(第二辑)》,第1-3册,张应强、王宗勋主编,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锦屏县档案馆、锦屏文书研究中心合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5.题名整理:《锦屏文书(第五辑)》,第1-4册,张应强、王宗勋主编,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锦屏县档案馆、锦屏文书研究中心合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期刊论文:

1.《文字与口述:都柳江流域三王诞的仪式实践与中介过程》,《社会学研究》,2024年第5期,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顶级期刊(2022),CSSCI来源期刊。

2.《清代以来都柳江流域侗人房族实践初探》,《民族研究》,2024年第2期,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顶级期刊(2022),CSSCI来源期刊。

3.《区域史研究中的地方国家”——区域史研究的历程、现状与展望》,《光明日报(理论版)》,202456日。

4.《王朝礼法与村寨婚俗”——以清代都柳江流域破姓开亲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22),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22年第06期全文转载。

5.社祭传统与萨玛坛祠——都柳江流域的村寨空间、生计变迁与国家制度》,《清华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22),CSSCI来源期刊。

6.《明清都柳江下游地区峒地村寨演变历程与信仰空间建构》,吴滔、于薇、谢湜主编:《南岭历史地理研究》(第四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56-116页。

7.《军屯与瑶村:湘南田野纪行感悟》,赵世瑜主编:《乡校记忆——历史人类学训练的起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316-331页。

8.书评:Steven B. Miles, Upriver journeys: Diaspora and Empire in Southern China, 1570-1850,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7,载《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6卷第2期,201810月号,CSSCI(2023-2024)来源期刊,台湾人文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

9.《广西三江和里三王神诞仪式形成与传承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第39卷第2期,2017年第2期,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2022),CSSCI来源期刊。

10.《戏剧、宗教仪式与文化传统:以近代广西北部三王信仰为中心》,《民俗曲艺》,康豹(Paul R. Katz)主编宗教与华人近代文化变迁专辑 195期,20173月号,台湾社会科学引文索引TSSCI)资料库,台湾人文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

11.《清代都柳江下游的路桥兴修与人群关系网络》,《贵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2022)。

12.《国家观念与族群认同——以广西北部三王形象演变为中心的考察》,《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3卷第2期,201510月号,CSSCI(2023-2024)来源期刊,台湾人文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

 

媒体文章

1.《行走于中国西南的苗村侗寨——实践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十年学徒生涯》,社会学研究杂志公号,20241213日。

2.(合著)《文字上山文字下乡;传统中国的知识实践与日常生活》,《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221220日。

3.《清水江边的实验场:历史人类学如何回应历史,超越民族志》,《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19127日。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都柳江流域侗族民间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CMZ016,已结项)。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4批面上资助(一等)项目清代以来都柳江流域侗人房族组织研究(资助编号:2018M640846,已结项)。

3.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清代以来都柳江下游地区的家族文书与人群组织研究(项目编号:17wkpy50,已结项)。

 

参与科研项目

1.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华南历史经验研究(批准号:23VMZ013,立项时间:2023829日,在研)

2.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以来南岭民族走廊的国家治理与社会整合研究(批准号:22JJD850016,立项时间:2023119-20251231日,在研)

3.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1&ZD096, 立项时间:201111月,已结项)。

4.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山地、流域与族群社会: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变迁研究(批准号:17JJD850004,立项时间:20171120日,已结项)。

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山地与江河之间——清代以来贵州东南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开发与人群(项目编号:15JJD770021,立项时间:20151227日,已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