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1995年至2004年,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和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攻读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方向,获得史学学位。2004年至今,任职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先后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日内瓦大学、英国剑桥大学、阿伯丁大学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从事访学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2004年至今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职。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生物(体质)人类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从事有关人类微观演化和生物考古学研究,主要兴趣在于华南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时期人群的生业方式及其转变过程的探索。研究方法包括骨骼形态测量学、古病理学、齿学人类学、骨骼生物力学和几何形态测量学等。

 

科研项目

1. 2022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贵州贵安牛坡洞遗址资料整理与研究(2012~2020)》子课题《牛坡洞遗址体质人类学与遗传学》负责人;

2. 横向课题(2022)《南越王墓所出人类遗骸综合研究》负责人;

3. 横向课题(2022)《云南昆明禄劝九龙红军烈士洞遗骸检验鉴定》负责人;

4. 横向课题(2021)《增城金兰寺遗址新石器时代人类遗骸综合研究》负责人;

5. 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项目(2019)《遗传、环境抑或文化?鼻咽癌发病机制的生物考古学研究》负责人;

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8)《姜家梁墓地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7. 横向课题(2017)《广西崇左地区史前时期人骨研究》负责人;

8. 横向课题(2017)《天津地区出土明清时期人骨资料整理与研究》负责人;

9. 横向课题(2017)《增城秀水村出土南石头难民营遇难者遗骸的体质人类学研究》负责人;

10. 中山大学人类演化与生物考古学团队建设项目(2016-2019)负责人;

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2013)《华南史前人类遗骸反映的文化行为研究》负责人;

12. 中山大学优青计划入选者资助项目(2012)《人类文化行为的生物考古学解释:华南地区早中全新世内陆型和海岸型遗址所出人骨研究》负责人;

13.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11)《顶蛳山遗址人类骨骼的生物考古学研究》负责人;

1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1)《华南与东南亚地区史前人类的演化关系及生物考古学研究》负责人;

15.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2011)《华南地区更新世晚期以来人类骨骼-牙齿区域特征及其演化变化》负责人。

 

研究成果

1. 危尉华,李法军,杨玉冰:《头骨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在生物考古学中的应用》,《考古》20247期。

2. Ma L, Wang T-M, He Y-Q, Liao Y, Yan X, Yang D-W, Wang R-H, Li F-J, Jia W-H, Feng L. Multiplex assays reveal anti-EBV antibody profile and its implication in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24, 1-12. doi:10.1002/ijc.35061

3. Ye Z.Q., M.H.Wang, Stock JT, F.J. Li*. Disarticulation, evisceration and excarnation: Special Neolithic funeral practices for human corpses in Dingsishan site, Southern China. Antiquity. 2024, 98(399): 616-635.

4. Bing Sun, Aida Andrades Valtueña, Arthur Kocher, Shizhu Gao, Chunxiang Li, Shuang Fu, Fan Zhang, Pengcheng Ma, Xuan Yang, YulanQiu, Quanchao Zhang, Jian Ma, Shan Chen, Xiaoming Xiao, Sodnomjamts Damchaabadgar, Fajun Li, Alexey Kovalev, Chunbai Hu, Xianglong Chen, Lixin Wang, Wenying Li, Yawei Zhou, Hong Zhu, Johannes Krause*, Alexander Herbig*, Yinqiu Cui*. Origin and dispersal history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Eastern Eurasi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15: 295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358-6.

5. 叶梓祺,何安益,梁优, 李法军*:《广西灰窑田遗址史前人类髌骨的形态变异》,《人类学学报》. 2024, 43(2): 259-272

6. Stock JT*, Pomeroy E, Ruff CB, Brown M, Gasperetti MA, Li FJ, et al. Long-term trends in human body size track regional variation in subsistence transitions and growth acceleration linked to dairying. PNAS, 2023, 120(4): e2209482119.

7. 李法军,林雪川,杨根文,张蜀益,徐新民:《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M131个体的头骨形态特征与颅像复原,《南方文物》,20231期。

8. 李法军,邱林欢,赵晨,盛立双*:《天津蓟州区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缠足女性的足骨形变》,《人类学学报》,2022, 41(4): 674-685

9. 邱林欢,李法军*:《天津蓟县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缠足女性足骨的形态观察》,《人类学学报》,2021, 40(5): 787-799

10. Tianyi Wang, Wei Wang, Guangmao Xie, Zhen Li, Xuechun Fan, Qingping Yang, Xichao Wu, Peng Cao, Yichen Liu, Ruowei Yang, Feng Liu, Qingyan Dai, Xiaotian Feng, Xiaohong Wu, Ling Qin, Fajun Li, Wanjing Ping, Lizhao Zhang, Ming Zhang, Yalin Liu, Xiaoshan Chen, Dongju Zhang, Zhenyu Zhou, Yun Wu, Hassan Shafiey, Xing Gao, Darren Curnoe, Xiaowei Mao, Andrew Bennett, Xueping Ji*, Melinda A. Yang* and Qiaomei Fu*.  Human population history at the crossroads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since 11,000 years ago. Cell, 2021, 184: 3829-3841.

11. Simei Zhu, Fajun Li*, Xianglong Chen, Xianguo Fu, Yaowu Hu. Subsistence and health in Middle Neolithic (90007000BP) southern China: new evidence from the Dingsishan site. Antiquity, 2021, 95(379): 13-26. 

12. Li Yinghua, Lâm Thị Mỹ Dung, Đặng Hồng So'n, Li Fajun, et al. A New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Hoabinhian Stone Artifacts from Vietna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ultural Homogeneity and Variability betwee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China. Asian Perspectives. 2021, 60(1): 71-96.

13. 李法军:《生物人类学》(第二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12月。

14. 李法军:《华南地区史前人类骨骼的生物力学特征》,《人类学学报》,2020, 39(4): 599-614

15. 张佩琪,李法军*,王明辉:《广西顶蛳山遗址人骨的龋齿病理观察》,《人类学学报》,2018, 37(3): 393-404

16. 李法军:《鲤鱼墩遗址史前人类行为模式的骨骼生物力学分析》,《人类学学报》,2017, 36(2): 193-214

17. 李法军:《当代水族男性的牙齿磨耗特点及其成因分析》,《人类学学报》,2016, 35(2): 283-299

18. Li Fa-jun, Ming-hui Wang, Xian-guo Fu, et al. Dismembered Neolithic burials at the Ding Si Shan site in Guangxi, southern China. Antiquity, 2013, 87(337). Available at: http://antiquity.ac.uk/projgall/fu337/

19. 李法军,王明辉,冯孟钦,陈诚,朱泓:《鲤鱼墩新石器时代居民头骨的形态学分析》,《人类学学报》,2013, 32(3): 302-318

20. 陈伟驹,李法军*:《鲤鱼墩遗址出土人牙的牙齿磨耗和龋齿研究》,《人类学学报》,2013, 32(1): 45-51

21. 李法军,王明辉,朱泓,等:《鲤鱼墩:一个华南史前时期遗址的生物考古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4月第一版。

开设课程

《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实验课》、《生物考古学》、《人体测量学》、《中国古代人种研究》、《中国人种史》等.

 

获奖情况

2017年,入选"新时代中大力量典型人物"

2012年,入选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009年,获得瑞士联邦政府奖学金(2009-2010);

2008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级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主讲人。

 

社会兼职

中国考古学学会人类骨骼考古委员会委员、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会会员、中国解剖学学会人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解剖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人类学表型组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客座副研究员、印度洋及太平洋史前史学会(IPPA)会员、英国生物人类学与骨骼考古学学会(BABAO)会员(2014-2016)。法国巴黎十大考古学与民族学系、瑞士日内瓦大学遗传与进化学系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人类学学报》编委。《自然》、《国际古病理学杂志》、《Plos One》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学术交流

202211月,辽宁锦州+网络会议。"辽宁省人类表型组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论文题目《华南史前人骨生物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

202111月,广州市。环珠江口地区先秦考古新发现学术座谈会,论文题目《金兰寺遗址体质人类学研究成果》。

202110月,河南三门峡+网络会议。"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研讨会",论文题目《灰窑田遗址人骨切割痕迹研究》。

20194月,中国厦门。"世界人文学术会议(2019 Global Humanities Forum)",论文题目:The human cultural behavior and“South China line”hypothesis about prehistoric Southern China》。

20189月,越南Hue”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2018“,论文题目:《The human cultural behavior and“South China line”hypothesis about prehistoric Southern China》。

201711月,中国将乐。"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论文题目:《华南史前人类文化行为初探》。

20176月,中国桂林。中国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遗址发掘学术研讨会,论文题目:《顶蛳山遗址古人类行为的骨骼生物力学分析》。

20165月,中国郑州。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郑州)”,论文题目:《天津北辰张湾明代沉船出土人骨鉴定与初步分析》。

20159月,英国谢菲尔德。17届全英生物考古学及骨骼考古学年会,论文题目:《The prehistoric culture transition in South China: A Paleodemographic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Ding Si Shan site》。

20157月,法国巴黎。15届欧洲东南亚考古学家学会国际会议,论文题目:《Dismemberment and Other Specific Funerary Practices: New Data from the Early Neolithic site of Ding Si Shan (South China) 》。

201411月,日本东京。“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Ancient Human Skeletal Remains Excavated in South Korea”,论文题目:《The prehistoric culture transition in South China: A Paleodemographic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Ding Si Shan site》。

201411月,中国广州。全国第十二届科技考古研讨会,论文题目:《顶蛳山遗址骨骼生物力学研究》。

20149月,英国杜伦。16届全英生物考古学及骨骼考古学年会,未提交论文。

20141月,柬埔寨暹粒。20届国际印度洋及太平洋史前史学会会议,论文题目:《A Paleodemographic analysis of Ding Si Shan site》。

201211月,越南河内。第四届国际越南学大会,论文题目:《The Custom of the incisor ablation among ancient people in Vietnam and China》。

201111月,中国嘉兴。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论文题目:《天津蓟县明清墓葬出土人类遗骸的保护与研究》。

201110月,中国长沙。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论,论文题目:《近年东南亚地区古人类学研究简述》。

201010月,中国深圳。古代基因组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题目:《The osteal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and its genetic explanation: several bioarchaeological questions》。

20103月,法国巴黎。远东地区人类,环境和第四季环境:化石材料所示之生物多样性,论文题目:《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human bones of the early Holocene Age in recent 20 years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 China》。

20074月,澳大利亚米都拉。人类起源的世界文化遗产会议,论文题目:《The significance of the Zhoukoudian site and its actuality, for the World Heritage of Human Origins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