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中山大学 & vivo 人类学研究基金” 科技与社会研究项目申请公告

发布人:朱明明

一、基金简介

中山大学 & vivo 人类学研究基金由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和vivo共同设立,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管理运作,资助具有学术潜力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青年教师开展田野调查研究。项目旨在通过校企联动的方式,就科技与社会的相关议题进行深度剖析与探讨,提出有价值的学术洞见,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科学、技术与知识生产的跨界共振。

二、项目资助范围

本项目资助对象为:人类学、民族学以及民俗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哲学等其它相关学科在读学生(包括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青年教师(40周岁及以下,含博士后)。

本基金资助运用于人类学的学术理念、在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分析研究,鼓励调查者在田野调查中进行广泛且具有深度的社会参与,鼓励多种形式的知识生产(如田野报告、民族志、跨文化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等)。希望通过田野调查,让研究者对所研究的人群、行业、社会、领域有深入的认知,并形成学术性研究成果,同时为研究者提供用学术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索平台。

三、资助项目主题:科技时代下的年轻人

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普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文化变革。作为科技革命的亲历者,年轻人的成长轨迹与技术进步交织成时代重奏。从早期互联网的图文阅读,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沉浸式社交,再到数智时代的人机交互,技术不再悬置于生活之外,而是内化为年轻人认知世界、塑造自我的重要载体,成为生命体验中不可或缺的建构性存在。为了更好地理解科技时代与身处其中的年轻人,特设立本次项目资助,具体主题如下:

1.算法、技术逻辑与社会生活

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心智和社会形态,而生活于技术时代的年轻人天然地走在对新兴技术运用、探索、接纳的最前沿。在人工智能和各类算法兴起的数智时代,年轻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如何编织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脉络?

2.科技时代的青年消费与娱乐

科技发展带来了数字游戏、动漫潮玩、追星应援、IP衍生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多元娱乐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以独特的娱乐消费实践书写着代际文化新图景的同时,技术也形塑着他们的情感表达、精神气质与身份认同。科技如何重塑年轻人娱乐消费的文化逻辑,其蕴含的情感、价值与时代特质又是如何?

3.科技时代的青年身体管理

青年作为数字时代的主体,其身体管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从智能设备对身体数据的实时监测,到健身类 APP 构建的个性化训练方案;从医美类直播传递的外貌标准,到虚拟社交平台塑造的身体展示文化,数字技术已全方位介入青年身体管理过程中,于此,如何理解科技时代年轻人的身心状况?

4.科技时代的屏幕生活与青年自我

数字科技不仅全方位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刻重塑了个体认知与自我建构的路径,各类屏幕终端日益成为青年群体的数字器官。如何理解、分析年轻人的屏幕生活,并以此探讨变化更为迅捷的代际差异,捕捉兼具历史纵深感与现实解释力的青年自我图谱。

5.科技时代的青年情感与关系

数字技术构建的新型社交平台,极大地拓展了青年的关系网络与情感联结,为青年群体创造了更多元化的情感表达与关系建构方式。但是,过度依赖虚拟社交导致情感体验的浅表化、沟通隔阂以及算法推荐机制形成的信息茧房同时存在,有鉴于此,如何理解科技时代青年的情感需求与人际关系。

四、本年度拟资助项目数量和经费额度

中山大学 & vivo 人类学研究基金”2025年预计资助1015个田野调查项目,资助额度为:

青年教师:20000

在读博士生:10000

在读硕士生:6000

在读本科生:4000

此外,中山大学 & vivo 人类学研究基金将设立专门的优秀田野调查奖金。在项目结束后召开科技与社会学术工作坊,评选出本届项目中最具贡献的研究作品,并给予额外奖励。

五、本年度项目申报与执行周期

项目申请:2025915日至20251030日。

项目评审:202511月初完成评审,公布评审结果。

中期检查:20265月,进行中期检查。

项目结项:20269月,提交一式两份结项成果。

六、项目经费拨付

田野调查研究计划经过专家委员会匿名评审,确定被资助对象,对外公布。全部资助款项分三期发放:立项后发放50%,通过中期检查后发放30%,最终结项后发放20%。如受资助人未能提交调查报告或报告评审不合格,该受资助人将不能再申请与本基金有关的所有资助项目,且不再下拨余下的调查经费。

七、项目实施注意事项

首先,研究安全责任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自己承担。各项目的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在开展项目的调查研究时必须注意人身安全,并自行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vivo、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不承担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的安全责任。

其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术伦理。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一旦触犯法律法规,责任自担,vivo、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不承担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的相关法律责任。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必须诚实守信、恪守学术伦理,并杜绝任何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行为,一经查实,项目立即中止,并追回此前全部资助款项,且通知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记入失信人员名单。

最后,规范使用资金。本基金资助范围包括:交通补助(田野调查点往返的交通费用和在当地的调查交通费用)、生活补助(维持在田野调查点的基本生活支出)、与研究有关的费用补助(如图书资料费、文具费、调研费等其余费用)。本基金不资助申请者购买硬件设备、非田野调查期间的生活费用和其它非田野调查研究性费用;不资助申请人之研究助理人员的费用,仅资助申请人本人的研究性费用。

此外,本基金所资助的田野调查点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含港澳台地区),田野调查总时间应为4-6个月及以上,获资助者须在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开展和完成田野调查和报告撰写。

八、申请与提交程序

请有意申请者仔细阅读选题框架与资助要求,申报主题需与上述框架中的议题相关,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所需提交资料放入一个文件夹,发送到邮箱:anthropology_sts@vivo.com(总文件夹命名为///+姓名+学校+项目名称,文件夹内各资料命名为///+姓名+学校+申请表/活页/推荐信/简历)其中,专家推荐信除申请者单独发送外,还需要专家本人通过自己邮箱发送到申报邮箱。另外,需要收条的申请者请在发邮件时标明。

具体申请事宜,可通过e-mail咨询,联系人:朱老师。

需提交材料包括:

1.Word版申请表一份

2.匿名评审活页一份

3.已签字的电子扫描版专家推荐信两份(在校本硕博生需有一份推荐信来自导师)

4.个人简历一份

注:材料123附件链接如下:https://pan.baidu.com/s/1wXkXex6TdnoZWTriNJAigg?pwd=phsm 提取码: phsm

 

答疑解惑

就申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提前向大家作以下说明:

1.国外院校就读的博士是否可以申请该项目的资助? 

答:国内、国外院校在读的本、硕、博学生以及青年教师,均可申报。

 

2.可以组队申请吗?一个人可以同时申报多个项目吗?

答:可以组队申请,由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并在申请书指定位置注明分工。但每个人限报一项。

 

3.项目组成员中有本科、硕士、博士的,可申请哪类项目?

答:以项目负责人的学位确定申请项目类别。

 

4.中期检查的形式是怎样的?

答:中期检查由中期报告和双月度讨论两部分组成。我们会根据每位受资助者的研究主题,为每位受资助者配备一名行业导师。在田野调查中,行业导师将与受资助者每两个月就田野进度及研究过程中的发现通过线上会议进行讨论。中期报告将由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打分,若第一次验收未通过,将通知研究者修改调整,于两周内进行二次验收,仍不通过则不再发放余下资金。双月度讨论两次以上无故不进行者,视为不通过。

5.中期检查、结项需要到中山大学吗?

答:我们鼓励线下参与,但考虑便捷性和经费限制,可以灵活参与中期检查,如线上报告等形式;结项会议原则上会在中山大学举行,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具体以邮件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