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与展望
发布人:朱明明
发布日期:2024-02-28
主题
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与展望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广州校区南校园马丁堂二楼中厅
主讲人
孙键
讲座内容:人类对自身的历史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水密切相关。水体面积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以上,是保有人类过往的重要场所。在水下绝不仅仅至有沉船历史遗存,自然因素引起的沧海桑田与人类活动导致地理面貌的改变。水陆变迁,大量建筑、手工业遗址乃至墓地等和人类活动有关的文化遗存被保留在水下。通过考古工作,水下遗址成为了解研究古代社会、传承中华文明的绝佳标本。
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已有了长足进步,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领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认识、研究以及做好相关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赓续文化传统、保存文化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座结束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将面向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及文物与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招聘宣讲。)
主讲人简介:孙键,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参与了我国大多数的水下考古工作,以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主持广东汕头“南澳Ⅰ号”明代沉船考古发掘(2010-2011)、“南海Ⅰ号”宋代沉船考古发掘、湖北丹江口库区均州城水下考古调查等工作。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技部“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保护”课题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海洋遗产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委托专项《水下考古与中华海洋文明史研究》子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