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城市: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坊
聚落·城市: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坊
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研究出现文化历史考古向社会考古转向的趋势,期间有关聚落考古、城市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层出不穷、方兴未艾。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聚落与城市考古领域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田野经验和理论方法,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学术和人才基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科向来紧跟学术前沿,兼容并包。此次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举办“聚落·城市: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坊”,旨在搭建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以期对近半个世纪中国聚落与考古研究成果作阶段性总结与反思,交流最新聚落与城市考古相关的发现与研究,继续推动聚落与城市考古这一重要研究领域,以“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会议议程
2023 年 11 月 17 日 到会议酒店报到 |
||
2023 年 11 月 18 日 中山大学南校区马丁堂二楼中厅 会议 |
||
8:00-8:30 |
开幕式 主持人:周繁文 |
致辞、合影 |
8:30-10:00 |
第一组 引言人:陈伟驹 |
8:30-8:45 郭明建(暨南大学历史系):《聚落的定义与田野发现》 |
8:45-9:00 刘锁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岩山寨遗址的聚落考古工作与收获》 |
||
9:00-9:15 王良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 |
||
9:15-9:30 崔天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三门峡小交口遗址制陶类遗存分析》 |
||
9:30-9:45 熊增珑(暨南大学历史系):《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聚落研究》 |
||
9:45-10:00 肖达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Ⅰ号沉船聚落考古思考》 |
||
10:00-10:15 |
会间休息 |
|
10:15-11:45 |
第二组 引言人:余翀 |
10:15-10:30 赵海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都邑布局新探》 |
10:30-10:45 田伟(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晋南地区商代聚落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
||
10:45-11:00 何晓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淮河流域商代遗址的聚落分级》 |
||
11:00-11:15 孙卓(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盘龙城——商代前期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 |
||
11:15-11:30 吴健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方科技大学):《1930 年 代外籍传教士的汕尾考古调查与捷胜沙坑遗址的位置与范围》 |
||
11:30-11:45 张寅(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礼县六八图周代遗址的性质分析》 |
||
11:45-12:30 |
评议与讨论 |
评议人: 唐际根(南方科技大学)、张强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12:30-14:00 |
午休 |
|
14:00-15:30 |
第三组 引言人:周繁文 |
14:00-14:15 刘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
14:15-14:30 蒙长旺(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秦汉城址浅析》 |
||
14:30-14:45 刘扬(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沙梁子古城所见的汉代边城》 |
||
14:45-15:00 许志强(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京江宁华西村战国秦汉墓葬的发掘与初步认识》 |
||
15:00-15:15 沈丽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布局新识》 |
||
15:15-15:30 韦伟燕(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西浦北越州故城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
||
15:30-15:55 |
会间休息 |
|
15:55-17:10 |
第四组 引言人:韦伟燕 |
15:55-16:10 任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启示》 |
16:10-16:25 李灶新(南越王博物院):《宋代广州公使酒库遗迹的发现与收获》 |
||
16:25-16:40 王子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图里寻城:隋唐长安城考古与复原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
16:40-16:55 刘岩(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人·地·物·社会:考古学空间研究新进展的理论与实践》 |
||
16:55-17:10 周繁文(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罗马帝国早期的地方城市》 |
||
17:10-17:55 |
评议与讨论 |
评议人: 刘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岩(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