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个人简介:陈华,汉族,19583月生,博士,副教授,全国解剖学会会员,广东省解剖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经历:

1978~1982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学习,1982年获理学士学位。

20002~2000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英语培训中心学习,获结业证书。

20024月~20057月: 在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职读博,获教育学博士。

20037~12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教学经历:

  本人自1982年至今一直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

  本人曾为本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外国留学生以及其他系的本科生授过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包括:(1)《体质人类学》,(2)《医学人类学》,(3)《人体解剖学》,(4)《中医的科学原理》(曾用英文为一名美国留学生授课),(5)《中药学》,(6)《世界医学史》,(7)《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8)《计算机操作实验》等。

  已培养出5名医学人类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研究工作:

1、 体质人类学:

11986年参与广东和广西两省苗族、瑶族、壮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皮纹调查研究。

21997年负责广东省客家人、潮汕人、广府人三民系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对这三个群体进行人体测量和统计分析。

32001~2002年主持由中山大学高等学术中心资助的“广东外来人群的适应性”课题研究

(4) 2005年-2008年主持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多功能的计算机3D基于颅骨的人像复原系统研究

2、 医学人类学

1)中医的科学原理:在这本专著中笔者用现代科学理论对传统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解释,以揭示传统中医学的奥秘。本书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在港、台和海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21986年到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工作。

3)将医学人类学这门学科介绍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翻译了美国著名医学人类学家福斯特和安德森的专著《医学人类学》在台北桂冠出版公司出版。编写教材《医学人类学导论》在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3、 法医人类学:

(1) 负责撰写由复旦大学陈康颐教授主编的《现代法医学》(300万字)中的一篇《法医人类学篇》(20万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37-1331页。

4、 其他:

(1) 2002年-2004年参教育部“十五规划”基金项目“政治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学科的本土化研究”。

(2) 2003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对因纽特人的传统体育进行研究,到北极地带进行过实地考察。

(3) 2004-2005年参与华南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件科学项目“当代国外体育人类学主要学说的编译与研究”,负责全部外文译稿的校对修改。

 

主要出版物:

1、 书籍:

1)中医的科学原理,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

2)医学人类学(译著),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2年。

3)医学人类学导论(教科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广东三民系的体质特征,为黄淑娉主编专著《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的第四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法医人类学篇,为陈康颐主编《现代法医学》中的一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pp.1237-1331

 (6) 人种医学,为席焕久主编《医学人类学》中的第二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7) 广东外来人群的适应性(论文集),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香港),2004

(8) 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9) 体育人类学(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因纽特人等民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华龄出版社,2005年;德国金琅学术出版社,2017年。

 11)盘江民族识略——贵州兴仁人类学调查报告集(合作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

 12)寻找健康——医学人类学调查与研究(论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

2、 主要论文:

(1) 灵长类的原始文化,化石,3:15,1987年。

(2) 广西隆林苗族手纹研究,载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编:《人类学论文集》(2353~358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广东乳源必背区瑶族手纹的调查研究,载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编:《人类学论文集》(2328~333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4) 瑶、苗、壮、彝族皮纹调查综合报告,载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编:《人类学论文集》(2328~333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5) 广西彝族皮纹调查研究,载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编:《人类学论文集》(2359~366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6) 方兴未艾的医学人类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2期,84~90页。

(7) 人类学应用种种,载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编:《梁钊韬与人类学》第252~257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8) 乳源瑶族民族医学调查研究,载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博物馆编:《人类学论文集》(3),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19949月。

(9) JavaScript编写用于自测的在线考试网页,教育技术研究,12114~1152000年。

(10) 广东广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的体质人类学研究,解剖学研究,2001233期,254页。

(11) 现代人类的体质特征,自然与人,20021期,28~30页。

(12) 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卷,6期,159~161页。

(13) 人类生育习俗的演变,自然与人,2002年第4期,19页。

(14) 法医人类学研究进展,解剖学研究,2002年第24卷第4期,59-61页。

(15) 丝女情怀(民俗题材电影剧本),电影文学,2003,第5,27~ 40

(16) 体育休闲服务的管理 ,体育学刊,2004年第5期,135-137页。

(17)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体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9卷,第1期,第1619页。

(18) 因纽特人传统体育对增强适应性的作用,体育学刊,2005年,第12卷,第6期,第7780页。

(19) 传统体育与人类的适应性——因纽特人等民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华龄出版社,2005

(20) 当代国外体育人类学主要学说的编译和研究(合作),见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汇编(2006年),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第488-493页。

(21) 在我国环境恶劣地区开展探险旅游的前景,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学版),2007年第1期,第25-28页。

(22) 医学人类学理论与学派,医学与社会,第20卷,第2期,2007年,第20-2123页。

(23) 因纽特人对北极环境的人类学适应,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3,第175-179

(24) 适应性与健康,医学与社会,2007年第9期,第12-14页。

(25) The diffusion of Tibetan medicine in China:a descriptive panorama, 载于Laurent Pordié edited: Tibetan Medicine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Global politics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Routledge,Oxon,UK,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