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系复办30年系列会议之“草原生态与人文价值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30年研讨会”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马丁堂

        草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之一,是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草原社会与文化的研究历来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我国草原生态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个区域内居住着43个少数民族,历史上由19个民族以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这些民族创造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在草原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各个民族发展出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一整套文化体系与环境知识。这些草原民族的生态知识与人文价值对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多元文化有机共生,各民族和谐相处都有特殊价值和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类学研究恢复以来,已有许多研究草原生态与文化的成果面世,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中国草原地区正经历剧烈的变化,生态环境如何保护,社会问题如何解决,以及草原文明向何处去,这些问题都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推动相关领域的讨论与交流,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期间,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与石河子大学联合举办“草原生态与人文价值: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旨在对三十年来中国人类学牧区研究进行总结,讨论国内外相关研究形成的学术认识,推动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参加会议的学者有王晓毅、崔廷虎、齐木德道尔吉等学者。

地点:马丁堂     时间:12月3-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