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程万里 始于足下——2012级人类学系本科生田野考察记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为了增强人类学系本科新生对人类学和考古学专业的认知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并进一步推进人类学系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教学基地”的项目建设,2013年4月20日,我院组织2012级人类学系本科生分组前往韶关、佛山、开平、阳江等地的博物馆、考古遗址、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短期的调研、考察。由12位专业教师带队,80多位同学参与了此次田野考察活动。
       
韶关组考察地点有乳源必背瑶寨、瑶族文化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曲江马坝人遗址、石峡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在乳源必背瑶寨,同学们考察了瑶山地理格局、瑶族分布,了解必背瑶族的基本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现状及风俗文化。在曲江马坝人化石遗址,同学们了解了化石的发现、发掘过程、马坝人体质性状及其在人类进化系统中的地位。结合对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同学们既领略了粤北风光,又感知了粤北古代文化,完美地展现了人类学和考古学田野工作的魅力。

佛山-南海组的考察地点有西樵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佛山祖庙、宋代窑址——南风古灶、石湾陶瓷博物馆以及岭南古村落“松塘村”、“简村”等。同学们深入西樵山新石器洞穴遗址上世纪70年代的发掘现场考察;88岁高龄的关祥老师(当年西樵山遗址发掘者之一)还带领同学们找到另一个石器遗址,并现场讲述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过程。随后参观“简村”和“松塘村”两个典型的岭南水乡村落,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还参观了民族资本家陈启沅先生的故居,对岭南水乡“缫丝业”经济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佛山“祖庙”,同学们见识了祖庙建筑融汇的“三雕三塑”技艺,并观赏了极富岭南特色的醒狮表演、粤剧、叶问的咏春拳等;在南风古灶遗址,同学们了解了古代陶窑的形制、陶瓷器的制造工艺技术、以及明清时期石湾陶瓷的艺术风格等。
       开平、阳江组的考察地点有开平碉楼和广东丝绸之路博物馆。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开平立园、自力村、马降龙村等不同类型的碉楼群,对碉楼的分布特点、建筑风格、建筑材料进行了解,同时对楼内保存的家具、生活用品进行了考古学分析,并尝试用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进行了解。重点参观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深入了解南海I号沉船的勘测、打捞、试掘情况以及沉船出水文物的种类,进一步认识我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历程。
此次考察实习增强了学生对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理解和认可,激发了同学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加强了教学基地与各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