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岭南文化根脉,促粤港学生交流——中山大学第四届“岭南文化行”粤港高校学术夏令营成功举办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2013年8月21日,由中山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主办、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团委承办的“岭南文化行”——中山大学第四届粤港高校学术夏令营成果分享会暨闭营仪式在中山大学马丁堂举行。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蔡禾教授、副书记张斯虹、张振江教授等领导、老师和全体营员等出席了会议。
来自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九所粤港两地高校的三十多名学生,在人类学张振江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岭南寻根”主题田野调查,着重考察了岭南名郡广州和肇庆两地的古村落文化、古建筑文化和端砚文化。
考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815日到816日,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广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南越王墓博物馆、陈家祠等,在一幅幅历史缩影中加深对岭南文化的探索和认知。在817-819日,同学们先后考察具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金林水乡、被誉为“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居,加深对岭南古村落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了解;参观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悦城龙母祖庙和南方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德庆孔庙,其保存完好的岭南建筑手法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听取中国制砚业泰斗黎铿大师所作的“端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专题讲座,并参观中国端砚展览馆,对端砚的历史、现状、发展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同学们在考察和学习期间,围绕着有关主题进行了多次研讨和交流。
学术夏令营实地考察活动结束后,各主题小组在闭营仪式上做出了精彩的成果展示和分享。蔡禾院长充分肯定了“岭南文化行”活动的意义。他认为活动有助于促进粤港高校学生以多学科的视角探寻岭南人文传统渊源,增加两地学生对岭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了解,增强对岭南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
“岭南文化行”是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特色精品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四期。活动超过三百名学生参与,涵盖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十几所粤港高校、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该活动结合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专业特色,在两岸三地高校中逐步扩大宣传途径和增强宣传力度,运用成效评估体系以了解参与者的需求和评估活动的效果,不断走向专业化、精品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