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暨岭南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12-05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暨岭南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虽已是年近晚岁,羊城仍阳光和煦,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暨岭南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承办。本次会议2013年12月2日至5日,参会人员近九十位。
12月2日会议代表相继报到,12月3日上午八点三十分,会议在马丁堂正式开幕。本次开幕式由麻国庆教授主持,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吴春明以及郑君雷教授分别致词。在愉快的气氛下,与会代表们合影留念,本次会议共有四场学术发言,合影结束后进行第一发言场。
来自台湾中正大学的郭静云教授首先为大家带来了她有关江南虎崇拜的研究。随后,广西考古研究所的韦革研究员介绍了苍梧县后背山发现的六朝时期俚僚文化遗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刘瑞研究员介绍了他对华南秦汉越人窄坑墓的研究。吉林大学的付琳、厦门大学的杜娟中国社科院的李斯颖也作了精彩的报告。广西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先生作为本日压轴,介绍了汉至南朝岭南地区的陆路交通工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周大鸣教授逐一对上述报告进行点评,与会代表亦提出看法、问题,讨论气氛热烈,学术火花迸发。
当日下午,代表们到南越王博物馆以及广东省博物馆参观考察,由人类学系李宁利副教授全程亲切陪同。会议正式进行的第一天,既有严谨睿智的学术交流,亦不乏轻松愉快的参观活动,并最终在紫荆园举行的欢迎晚宴暂时落下当日帷幕。
12月4日上午八点三十分,大会依次进行了第二场和第三场发言,分为A、B两组进行研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郑君雷等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点评,会议代表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大家收获颇多。吃过午餐,大家经过短暂休息便开始了第四场大会发言,各位代表依旧对自己的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午五点,在马丁堂进行了本次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闭幕仪式,闭幕式上徐长青对本次会议做了小结,并增补了新任理事及对2014年年会进行了预备说明。
为期四天的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探讨岭南民族文化这一传统命题,对如何做好岭南地区的考古文化等问题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使得本次百越年会成为一个思路创新、思想碰撞的交流之地、话语平台。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