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侨乡,体味文化;探寻沉船,发掘内涵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走进侨乡,体味文化;探寻沉船,发掘内涵

——本院2014级人类学系开平阳江教学考察实习圆满结束 
 
我院构建“以专业实习为主,课程教学实习和专业实验课程为辅”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院多学科优势,整合学科资源,并建立以专业老师带队指导、以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辅导的实践教学辅助机制,旨在引导本科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国乡土建筑、侨乡文化、海洋文化、考古学与博物馆等各方面的了解,加深同学们对人类学、考古学等专业的认识,并进一步推进“以专业实习为主,课程教学实习和专业实验课程为辅”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2014年11月22至23日,我院组织2014级人类学系本科生前往开平、阳江地区的博物馆、碉楼群、古寨村落等地区进行短期的调研考察实习。此次考察实习分为“海洋文化”、“沉船、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学实践(博物馆运作、现场调研)”、“文化遗产”、“华南与南洋”五个研究主题,由姚崇新、朱爱东、熊仲卿三位专业老师带队,并由博士、硕士研究生协助开展调研活动。
开平的考察地点有立园、自力村和马降龙碉楼群。同学们对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进行观察,尝试用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习俗进行了解,从考古学角度对建筑内的家具陈设、生活设施、生产用具进行分析,解读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文化遗产”和“华南与南洋”两个专题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中分享心得、探索答案,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观点、激发出新的思考。
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此次考察的又一重点。同学们对“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的勘测、整体打捞过程以及沉船的保护、发掘与研究进行深入了解,加深了对我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的认识;通过出水文物的展览,了解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先进的博物馆设计与陈列,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考古学的魅力。同时结合人类学、考古学专业知识,从“海洋文化”、“沉船、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学实践”三个方向进行探讨和研究。
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及钻研精神,为今后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未来的学习中,大家会保持这份热情,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