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田野·内外:民族志研究方法教学经验”工作坊主要议程
中山大学人类学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课堂·田野·内外:民族志研究方法教学经验”
工作坊主要议程
11月24日晚上18:00 欢迎晚宴,紫荆园
会议地点:马丁堂2楼会议室
Ø 2017年11月25日上午
11月25日上午8:30
第一部分:思·文化 主持:杨小柳 |
||
时间 |
发言人 |
题目 |
08:30-10:40 |
陈 浩 |
当文化不再震撼——文化同质化时代的田野反思 |
黄 奕 |
反身性与具身性:关于NGO工作者为何/如何学习田野研究方法的激进民族志 |
|
李文钢 |
实验民族志文本写作反思 |
|
张志培 |
民族志研究的教学反思:“与他者同行”、整体观与社会想象 |
|
评论(15分钟):张文义 讨论(15分钟) |
11月25日上午10:40 合影、茶歇
11月25日上午11:00
第二部分:思·伦理 主持:李若慧 |
||
时间 |
发言人 |
题目 |
11:00-12:30 |
白志红 |
田野中如何避免社会性别盲 |
冯 莎 |
性别是一个田野问题吗?——操作伦理与研究视角 |
|
马 强 |
调查者与报道人的距离:在俄田野实践与反思 |
|
黄艳梅 |
痛并快乐着:民族志研究方法与田野之我见 |
|
评论(15分钟):康 敏 讨论(15分钟) |
11月25日下午12:30 午餐(马丁堂)
Ø 2017年11月25日下午
11月25日下午14:00
第三部分:做·在野 主持:王 翠 |
||
时间 |
发言人 |
题目 |
14:00-16:00 |
崔明昆 |
跨学科的民族植物学及其调查方法——以云南新平傣族药用植物的调查为例 |
肖宇强 |
服装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以湖南少数民族女性服装为例 |
|
周源颖 |
从“放飞自我”到“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我想要学的民族志研究方法 |
|
评论(15分钟): 刘 嵘 讨论(15分钟) |
11月25日下午16:15
第四部分 做·内外 主持:张宗敏 |
||
时间 |
发言人 |
题目 |
16:15-18:00 |
张青仁 |
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发展中国家”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
区 缵 |
作为学生的老师——以民办高校人类学的教学实践为个案 |
|
龚建华 |
“他者”的“在场”——民族志研究方法在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角色扮演 |
|
评论(15分钟): 刘 韬、窦 荳 讨论(15分钟): |
11月25日下午18:00 晚餐
Ø 2017年11月26日上午
11月26日上午8:30
第五部分:问·在堂 主持:黄晓星 |
||
时间 |
发言人 |
题目 |
8:30-11:00 |
马丹丹 |
亲属关系谱系在民族志教学中的应用 |
崔应令 |
整体与融合:人类学研究生教学探讨 |
|
赵玉燕 |
民族志方法课程教学思考 |
|
夏循祥 |
让学生动起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经验与教训 |
|
评论(15分钟): 阳妙艳 讨论(15分钟) |
11月26日上午11:15
第六部分:圆桌讨论 主持:赵联飞 |
|
时间 |
内容:如何更好地教学相长? |
11:15-12:30 |
全体与会人员 会议小结:夏循祥 |
11月26日上午12:30 午餐
Ø 2017年11月26日下午
11月26日下午14:00
第七部分:圆桌讨论 主持:白志红 |
|
时间 |
内容:如何更好地教学相长? |
14:00-18:00 |
全体与会人员 会议总结:夏循祥 |
11月26日下午18:00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