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工作、学习与科研——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分工会成功举办教职工AI素养提升培训活动
AI时代的工作、学习与科研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分工会成功举办教职工AI素养提升培训活动
2025年3月7日下午,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分工会组织的主题为“AI时代的工作、学习与科研”的教师培训活动在南校园486栋305召开。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本院梁玉成教授进行分享,由学院党委书记陈险峰主持。陈险峰书记指出,AI时代来临,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科研都将发生深刻变革,老师们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AI时代的到来,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科研水平。恰逢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同时祝女老师们节日快乐。
活动吸引了学院各岗位的40多位教师积极参与,通过理论解析与实操演示,共同探讨AI技术赋能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陈险峰书记主持活动
活动伊始,梁玉成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面对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人工智能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关键能力,教师群体亟需建立使用AI的基本认知。通过比较传统工作模式与AI增强模式,他提出了"增强人"与"增强AI"的协同理念:一方面,利用AI工具实现事务性工作的自动化处理,从而释放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借助AI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助力复杂决策与创新研究。

活动现场
在场景演示环节,梁教授生动地展示了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多维度应用。例如,在行政场景中,以通义千问为代表的AI工具可完成会议录音自动转写、核心要点智能提炼及思维导图生成;在教学场景下,AI不仅能够优化学术文本表述、自动生成规范化演示文稿,还可通过联网搜索获取最新研究动态,辅助拓展学术视野;科研场景中,Perplexity等智能检索工具突破关键词匹配局限,配合ima等知识管理AI构建可视化图谱,形成结构化个人知识库。

梁玉成老师认真讲解
然而,梁教授也提醒大家注意“模型幻觉”现象,在享受AI带来便利的同时,老师们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仔细验证AI提供的信息,以保证研究内容的质量和可靠性。
为突破常规应用形态,梁教授还特别演示了如何通过Chatbox平台调用大模型API:老师们可根据自身习惯预设专属指令集,将分散的AI功能整合为个性化工作台。这些操作不仅引发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还为未来的工作流程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除此之外,针对人文社科研究的数据敏感性,梁教授介绍了本地化部署大模型的解决方案。
最后,讲座在与会教师的深度互动与热烈探讨中圆满结束。

茶歇时刻热烈讨论

陈险峰书记为梁老师赠送活动纪念海报
初审:李宁利
审核:余成普
审定发布:陈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