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组织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总书记的贺信,引起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学专业师生的热烈反响,师生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10月18日下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召开党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同志们认为,贺信是继去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总书记再次表达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工作重要性的强调,也是对考古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为考古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学院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抓住机遇、凝心聚力、谋划发展、办出特色,进一步推进考古学科建设,努力培养高质量的考古人才,为谱写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积极贡献。
10月19日下午,学院组织教师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人类学系教工党员和考古专业全体专任教师参加。会上,人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法军教授带领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回顾了仰韶遗址发现和研究的历程,再次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当前我国考古学科的发展建设等情况展开讨论。与会教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考古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使大家深受鼓舞,同时倍感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中大考古学科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过去有累累硕果,未来亦大有可为,广大考古教师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贺信作为根本遵循,继续发扬优良学术传统,把握契机、群策群力,全力打造中大考古的学科品牌,持续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考古专业人才,为我国考古学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学院第一时间组织考古专业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让同学们充分认识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指导,扎实推进考古专业人才培养工作。2018级、2019级、2020级考古学专业本科生以及博古协会的全体同学们分别开展集中学习,同学们回顾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百年历史,了解到考古学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和提高文化自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考古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之中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考古工作中青灯黄卷下的深厚学术志向、爱国情怀更加坚定了同学们致力学好考古专业的决心。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遗址进行田野挖掘的2019级考古班同学表示尤为激动,百年之际,他们正以最年轻的考古工作者身份,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用自己所学助力于发挥考古学的独特作用,让世界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师生感言】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 郑君雷教授
10月17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作为线下参会代表,我很荣幸在大会开幕式上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总书记的贺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考古工作者的热情和干劲,在会议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我校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备受鼓舞。中山大学考古专业历史悠久,学术积累深厚,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为考古学界专家代表发言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即是我校考古专业1981级校友。作为中山大学考古学科专任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抓住考古学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扩大学科体量,将中山大学考古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人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李法军教授
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宛若春风吹进中国考古人的心田。百年历程,与有荣焉。正如总书记所言,百年考古,筚路蓝缕,来之不易。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党支部书记和考古人,我将努力带领支部党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化理论探索、强化科技运用、壮大考古队伍。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如何开展考古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助力中山大学考古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考古专业教师 周繁文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与去年的“9.28”讲话,充分肯定了考古工作者这百年来在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重大贡献方面的成就,也对我们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中大考古具有悠久且独特的传统,在多学科交叉的视野下积极探索中国考古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为中国考古学输送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我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地响应并贯彻总书记的讲话?我认为在科研方面,要立足于华南,放眼海洋与世界,挖掘和阐释我们的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独特性,同时思考如何从中国学术界的视角建构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更重要的是,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比如在人文大类的培养中,充分去展示中华文明的风采、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同学们对文化遗产和传统进行保护、继承与活化的意识;而在专业培养中,则努力为中国考古学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杰出人才。
考古专业教师 余翀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工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总书记的贺信,是继"9.28"讲话后,再次充分肯定了百年来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肯定了考古工作在展现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总书记的贺信,让考古工作者倍受鼓舞。作为已经有65年历史的中山大学考古学教研室的一员,我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我将立足于自身的本职工作,在科研方面,做好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教学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 落实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人才培养目标。
考古专业教师 刘扬副教授
正处于内蒙古考古实习现场的中山大学沙梁子考古队20名师生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大家都倍感振奋。作为沙梁子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和实习带队教师,我尤为激动。我特别幸运自己生逢盛世,并且选择了考古这一伟大的事业。我现在主持的沙梁子古城考古发掘作为“考古中国”重大进展项目,正是为中国考古学添砖加瓦。同时,作为一名青年考古学者和高校考古教师,总书记的贺信让我倍感责任重大。未来要不断加强考古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提升本领,力争为中国考古学以及考古人才培养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2021级考古学博士研究生 尤悦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中包含着对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祝贺,对百年来考古人筚路蓝缕、漫漫求索、不懈努力的肯定,以及对于未来考古工作的深切勉励和殷切期望。看到考古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得到总书记的高度重视,我倍感激动。正如总书记所言:“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而中国考古学正是揭示、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回首漫漫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始终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家强则考古强,文化兴则考古兴。如今身逢考古学的春天,我们更应当砥砺奋进,不负理想,追随前辈们的足迹,让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熠熠生辉。
2019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 陈代诗
总书记对考古事业的关怀和对考古学发展的寄语,让所有的考古人备受鼓舞、信心倍增。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的新纪元,新起点。这一年,以三星堆为代表的考古遗址在新媒体、新科技的加持之下,走进了疫情之下的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为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年,我们收获了总书记对下一个百年中国考古学发展的重要指示,中国考古人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学科力量。作为一个考古学子,我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百年中国考古所取得的成就,兴奋总书记的关怀和指示,兴奋自己身处于这样一个伟大而又可为的时代;忐忑自己学识短浅,考古知识储备不足,忐忑自己如何为中国考古学贡献微薄之力,忐忑如何不辜负总书记的教诲。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更好的做研究,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负时代。
2020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 张斌斌
“择一事,终一生。”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考古工作者把考古学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作为新时代的考古学专业研究生,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幸福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和才干,勇做历史侦探、走近历史真相,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微小而坚实的贡献!
2019级考古学本科生 姜孖娴
一百年来,中国的考古学人为发展中国考古事业、探索中华文化源流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今天的工作者、为在沙梁子田野实习的我们树立了榜样。如今我们获得的成就,是前辈学者们凭借着不断的努力,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考古能让人们感受到个体与民族、与历史的联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国的考古事业充实了文化底蕴,增强了文化自信,更让世界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总书记的贺信不仅是对百年来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的赞许,更是对我们这代考古人、对考古学生的激励和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