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学习韦慧晓校友的爱国奉献事迹,传承五四精神
为深入学习和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要求,进一步感召我院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新时代先进人物的担当精神,2019年5月16日晚,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我院党委书记罗镇忠老师、本科生党支部书记韩雪敏老师出席此次会议,本科生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共七十余人参加。本次组织生活会旨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开讲啦》中山大学校友韦慧晓非凡的人生经历进行学习。
首先,参会同学观看了《开讲啦》节目,聆听中山大学校友韦慧晓的深情讲述,感受她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学习她光荣的榜样事迹。韦慧晓23岁在华为就职,27岁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录取为研究生,28岁赴西藏圆支教梦想,30岁成为中山大学博士,34岁“高龄”入伍,从此迈入军旅生涯,用六年时间成为实习舰长。“您的人生履历太丰富了,牛到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主持人撒贝宁如是说。韦慧晓校友用自己勇敢丰富的人生历练谱写了一曲青春和奉献的赞歌,展现了当代青年人昂扬向上的奋发精神。
在观看完视频之后,参会同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分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

第一组和第八组的同学代表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的要求概括为六点——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砥砺奋斗、担当责任、炼就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并结合韦慧晓的个人事迹进行具体的分析,总结了青年需要不断努力、提升价值、心系祖国;提倡青年人应该学习韦慧晓自信勇敢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第二组和第七组的同学代表回顾和思考了韦慧晓在视频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话——“一块手表不是因为贵而我戴了,而是因为我戴了而有价值”。提倡青年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将奋斗变成自己的兴趣、因自己的兴趣不断进发,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做。同时要关心青年、指导青年,不仅臻于完善自我而且愿意分享、帮助青年,这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应该有的态度和责任。
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同学代表从韦慧晓的个人事迹认为,人生是需要有一个规划的,作为青年我们要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统一。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可能会比较容易陷入一个焦虑的状态,为了克服这种心态,青年人应该在过程中保持认真努力,对于结果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更要坚定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质疑就放弃自己的理想,逐梦过程贵在坚持。
第五组和第六组对韦慧晓的选择和奋斗进行了讨论,并对韦慧晓的奋斗过程和奋斗态度进行了总结,认为要成为优秀的自己既要敢于吃苦,又要不断突破自我。韦慧晓校友提出的“天花板理论”就是要求我们有更高的目标和更严格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当下和现状,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居安思危,每天都往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韩雪敏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恳切地提出了对同学们期望——向韦慧晓校友学习,选择自己的理想,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并且要坚守自己的情怀,进一步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待——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创造青春之民族。

最后,由罗镇忠书记总结此次党课。罗书记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能力和素质,认为上台发言对同学其实是一次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希望大家以后珍惜发言的机会和积极踊跃地发言。同时,罗书记再次提倡,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一定要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此次组织生活会在罗书记的殷切寄语和同学们备受感染熏陶下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