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肖达顺同学荣获首届“李济考古学奖学金”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首届发现中国李济考古学奖学金评选结果3月份揭晓,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肖达顺同学荣获田野组奖学金,并赴京参加颁奖仪式和青年考古沙龙。

李济(18961979)字济之,清华大学毕业后留美,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1926年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这是首次由中国人主持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1928年至1937年主持安阳殷墟发掘。李济先生曾经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创办台大考古人类学系。李济先生的考古实践和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海峡两岸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说:“就中国考古学而言,我们仍活在李济的时代”
为纪念李济先生对中国考古学的开创之功,鼓励更多的考古专业学生不断进取,201111月“发现中国基金”正式创设发现中国李济考古学奖学金,面向海内外高校考古学专业(含考古学、博物馆学、人类学、文物、出土文献等专业)在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设置田野组、学术组和公众考古组。首届来自中山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所院校的12名学生获奖。
55日下午,颁奖仪式暨青年考古沙龙在李济先生的母校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台湾的青年学生吴旻聪以一曲《碣石调幽兰》为本次活动拉开序幕。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谱古琴曲,也是李济先生情有独钟并做过深入研究的曲目。评审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总结了李济先生的生平贡献以及对当今两岸考古学界的影响,勉励各位获奖者和参评者不断进取。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和侯亚梅研究员分别进行了《细节与历史研究》、《我的考古之路:从慢热到痴迷》《人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精彩发言。活动还特别安排了“天下公器——青年学子与公众考古”环节,放映了山西大学学子制作的考古电影《清水河》。
据人类学系副系主任郑君雷教授介绍,肖达顺同学本科就读于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在沈阳市考古研究所工作六年后重返母校深造。郑君雷教授说,“我作为肖达顺同学的导师,深为他感到骄傲。而且,本次奖学金学术组的获得者之一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石涛同学本科亦就读于中山大学考古专业。这充分说明了中山考古专业的办学质量,很值得高兴”。据悉,获奖者将受邀参加发现中国文化考察队,于6月份在山西和河南境内进行学术考察。

(前排右一,李济先生之子李光谟先生;右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严文明先生;右三,发现中国基金出资人代表、新加坡RH能源有限公司执行主席王海荣先生;后排右三,肖达顺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