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心 ?蜀粤情 ?公益行——第六期“博雅教育——蜀粤地区服务学习项目”总结分享会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2014年10月18日下午,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主办的第六期“博雅教育——蜀粤地区服务学习项目”总结分享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举行。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校团委书记黄毅,校学生处副处长钟一彪,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周大鸣,副书记张斯虹,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万向东老师和张文义老师等嘉宾以及项目志愿者等出席了本次分享会。
陈春声副书记、副校长高度赞扬学生志愿者在第六期博雅项目中的表现,指出博雅项目是兼具学术理性与文化情感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一个学术积累的过程,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博雅项目搭建平台让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同学参与服务学习,在推动跨学科交流、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表达了学校将坚定推动实践教学的信念。
 
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发言
 
作为博雅项目总负责人,周大鸣教授指出,博雅项目是一个致力于培养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融社会服务、学术考察和公益实践为一体的活动项目。人文情怀是每名中大学子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关心家国大事,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服务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报告会上,本次项目的带队教师李粤丹老师汇报了活动的整体情况,五个站点志愿者团队分别做了精彩的展示。南坝站志愿者从震后人民的生计模式、外出务工情况、养老现状等角度探讨地震后社区在经济、社会、观念方面的重构;水磨和三台志愿者配合当地社工站开展高山村落、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等方面的调研,举办“大手拉小手”、“公益市集”等社区服务活动;连南志愿者以儿童为本,设计开展了植物科普手册制作、儿童游戏等活动;从化站志愿者在修缮农耕博物馆、村史修订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守护传统文化。其中,水磨站由于在项目中的精彩的表现获得“最佳站点”的团队荣誉。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们对农村社区的现状和农村社会工作都有了新的认识,在实践中拓宽了分析问题的思路,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学会“脚踏实地”与“平等交流”,了解基层民众的所思所想,构建起公益活动的新思维。
 
              
     校团委黄毅书记、学生处钟一彪副处长、学院周大鸣书记、张文义老师为志愿者颁发证书
 
本次博雅项目由来自全校18个学院, 29个专业的40名学生志愿者组成。他们从前期的选拔中脱颖而出,经过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小组成员的科学分工和跨学科的分享与讨论,在十余天的考察和服务中收集了40万字的调查资料,并且拍摄了千余张图片和近百个视频,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向学心、蜀粤情、公益行。六载时光,博雅项目的关注点从最初的汶川震后社区的重建,转向了对蜀粤两地农村社区的考察与服务这一更加深远的命题,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公益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大学子,为乡土基层建设提出更多的反思和实证经验,为公益精神的传扬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