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聚焦思考,学术点燃智慧——第六届“社人聚焦”社会调研大赛决赛暨成果分享大会圆满落幕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5-04
4月26日下午,由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中山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团委承办的 “社人聚焦” 社会调研大赛决赛暨成果分享大会在南校区举行。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黄毅书记、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谭杰、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侯志红、副院长郑君雷、党委副书记张斯虹、蔡禾教授、刘文锁教授、张永宏副教授、段颖副教授等领导、老师担任本次大赛评委。
本次大赛覆盖四校区 15个院系75支队伍,近300名同学参与,选题涉及“移民与城市化”“高新科技人才流动规律”“空间关系与人际关系”等内容。经过5个月深入田野调查、社会调研的角逐,12支队伍晋级决赛,展开了一场认真严谨的学术辩论。

第六届“社人聚焦”社会调研大赛决赛合照
决赛中,各参赛队伍针对自己的选题,展示调研成果。展示过程表达生动流畅、内容深刻详实、分析鞭辟入里,赢得了现场评委与观众的认可与赞赏。每组队伍展示结束之后,嘉宾评委们对各组选手表现进行提问与点评。在点评中,评审老师充分肯定了参赛队伍对调研项目的付出,并针对各调研提出中肯建议,鼓励学生要学会“疏通知远”,增强对中国社会的洞察力,把握研究问题的脉络。
“社人聚焦”社会调研大赛至今已举办六届。相较于前五届,本次“社人聚焦”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在机制上,采取导师课题参与制和项目自主选择制相结合的新形式,并实现了导师全程深入指导;在选题上,学院周大鸣教授、王宁教授等15位教授学者开放提供了21个课题供参赛队伍选择,其中不乏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重大项目等课题;在培训上,承办方举办开幕论坛,邀请了王军、夏循祥等知名学者,指导课题选择及项目申请;组织导师见面会,邀请各项目导师,分别培训课题要求及调研方法;开办“学术下午茶”,邀请何新发、程瑜等专家学者,探讨队伍阶段困惑、中期成果。同时,全程结合研究生场外指导及调研成果持续支持,努力提高参赛作品的学术质量和水平。

第六届“社人聚焦”社会调研大赛决赛现场颁奖环节
“社人聚焦”社会调研大赛以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为依托,以为全校本科生提供田野调查、社会调研等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训练为宗旨,以培育优秀学术素养、打造扎实科研能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增强敏锐社会洞察力、造就强烈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着力打造“强理论强实践 强支持”的科研服务平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复合型综合素质人才而努力。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团委
2015年4月
附:中山大学2014年科技艺术节之“社人聚焦”社会调研大赛获奖名单
奖项 | 获奖队伍 | 队员姓名 | 研究主题 |
一等奖 | 小白兔队 | 陈智维(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陈铭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李紫晴(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林漉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冯嘉欣(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赖斯麒(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生存之上 生活之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州外来大学生蚁族的社会融合研究(以上社-棠下社区为例) |
广州广州 | 吴正运(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邬静(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彭涛(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郭俊锋(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祠堂记忆——城市化下猎德村祠堂文化的变迁与重构 | |
二等奖 | 越难越爱 | 陈昕(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邓程程(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邓洁(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张一帆(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新常态背景下的高新科技人才异地就业机制探究 |
Lacrimosa | 谢子琪(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陈东莹(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刘春成(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人生进程的破坏与重建——基于Z医院食管癌患者的疾痛叙述 | |
行动π | 郭杰(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方憬蕤(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谢琳(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黄思敏(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肖凡(传播与设计学院) 周科均(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林绮婷(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 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影响下传统手工艺者的就业情况探究——基于广佛两地 | |
三等奖 | 梁莉婷组 | 梁莉婷(岭南学院) 郭晗钰(岭南学院) | 自媒体与官方媒体在敏感议题报道上的影响力比较 |
青春栗子 | 陈金燕(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柳书琪(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祁诣曾(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周奕辰(人文科学学院) | 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机制——以三个流向深圳华为的大学生为例 | |
吃货组 | 付正(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呼救-施援:罢工中“社会力量”事件型的公益介入 | |
没有蛀牙思密达 | 梁家恩(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柯耀斌(生命科学大学院) 李绮薇(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罗炜仪(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卢泳诗(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彭子键(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不同住房阶层的居住融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广州市外来人口) | |
Roommates+1 | 张婉娴(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汪祥波(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吴娜(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韩春焕(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医学生对于遗体捐献的认知——以中山大学医学院学生为例 | |
八人行 | 熊潇(旅游学院) 李航宇(旅游学院) 袁颖琳(人文科学学院) 叶欣瑜(岭南学院) 余昌达(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沈晓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李秋蒙(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杨超(岭南学院) | 珠海农村改革调研——基于珠海“幸福村居”创建工程典型村落的案例研究 | |
煮焦队 | 金为政(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李冀闽(资讯管理学院) 曾家栋(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刘璧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谢馥聪(资讯管理学院) 关慧敏(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王江吴(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政府与社工机构的关系研究——以广州市购买家综服务项目为例 | |
优秀奖 | 岁月神偷 | 郑惠文(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张维慧(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张萌(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香港雨伞运动的文化符号研究 |
Valkyrie | 杨印婕(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袁于江(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杨小妹(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姚舒丹(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于晨蕾(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林佩瑜(亚太研究院) | 地方保持文化独立性的焦虑问题——以香港及香港年轻一代人为例 | |
爱我你怕了吗 | 柯有华(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蒋宇康(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胡蝶(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张静怡(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广东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 |
六维空间 | 范丽媛(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王晓雨(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黄天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陈益华(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熊千里(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闫志花(生命科学大学院) 丁子荃(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转专业中的空间与人际——以中大转专业学生为例 | |
New Banner | 习皓(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李浩(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郝珊(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梁宇轩(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成婷婷(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陈洵(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陈淳(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高舒欣(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中山大学食堂职工与学生的使用空间比较研究 | |
废弃都市 | 陈斐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罗子昕(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袁誉菲(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丁炜塨(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知行合一”——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行效果与挑战 | |
Betterfives | 黄子凌(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蔡国伸(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张中麟(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张怡景(岭南学院) 罗唯(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关注与看法 | |
夕阳红+五湖四海+owl city | 秦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王莉娟(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郑文姗(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王梓泳(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卢燕璇(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郑筱熙(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梁薇薇(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田馨(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王丹阳( |